1. 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突破4000亿元
今日(2月9日),上海市经信委发布数据显示,2024年上海人工智能产业规模首次突破4000亿元大关,同比增长超20%。这一增长主要得益于智能芯片、自动驾驶和医疗AI等领域的快速发展。上海市经信委副主任张宏韬表示,未来将重点支持多模态大模型和AI+场景落地,推动产业生态进一步升级。
2. 阿里加码AI超级应用,行业竞争白热化
据行业消息,阿里集团正加速布局AI大模型应用,计划在2025年推出多款“超级应用”,覆盖电商、金融、文娱等领域。业内人士分析,阿里此举旨在应对字节跳动、腾讯等竞争对手的夹击,但如何实现技术突破与用户体验的平衡仍是关键挑战。有评论称:“AI应用战已从技术竞赛转向商业化落地能力比拼。”
3. DeepSeek日活用户破3000万,工信部力推AI普惠化
国内开源大模型平台DeepSeek昨日(2月8日)宣布,其日活跃用户数突破3000万,成为全球最快达成此里程碑的AI应用。工信部同步发文称,中国移动、电信、联通三大运营商已全面接入DeepSeek模型,春节期间将通过AI优化5G网络调度和客服响应。这一合作标志着AI技术正式融入通信基础设施,加速普惠化进程。
4. 全球AI治理峰会筹备中,多国共议风险应对
据新华社1月报道,2025年国际社会将举办“人工智能行动峰会”,重点讨论AI虚假信息、智能体失控等风险治理。最新消息称,峰会拟于年中召开,各国拟从技术标准、行业自律等维度制定协作框架。分析认为,多模态AI的快速迭代使治理难度陡增,需平衡创新与安全。
5. AI生成新闻再引争议,人机协作成行业共识
尽管AI在突发新闻撰写、财经报道等领域效率显著(如某平台天气资讯生成耗时从2小时缩至5分钟),但近期乌克兰局势等敏感事件中,AI误读信息导致的报道偏差引发担忧。专家呼吁,媒体需建立“人工审核+AI辅助”的双重机制,避免技术滥用损害公信力。
行业观察:从今日动态可见,2025年AI产业已进入“规模扩张”与“规范治理”并行的新阶段。技术巨头争夺应用场景的同时,政策与伦理框架的完善将成为行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