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2月8日上午,一场由AI生成内容引发的舆论风波持续发酵。据潮新闻披露,近日社交平台流传的两封"高管公开信"引发行业震动——署名英伟达CEO黄仁勋的内部信对DeepSeek技术突破大加赞赏,另一封"DeepSeek CEO梁文锋致冯骥的公开信"则充满文学修辞。这些看似专业的文件后被证实为AI伪造产物。
"信件中关于技术参数的描述存在明显错误,比如将我们的迭代周期说成3个月,实际研发周期远不止于此。"DeepSeek法务总监王颖在今日午间发布会上表示,公司已固定相关证据,将追究伪造者的法律责任。值得注意的是,这是中国AI企业首次就深度伪造内容提起正式诉讼。
事件暴露出AI技术滥用带来的新挑战。据网络安全机构监测,仅过去72小时内,涉及头部科技企业的伪造声明、财报摘要等AI生成内容较上月激增240%。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张教授指出:“现在的伪造内容已从简单P图发展到语义逻辑严密的文本,普通用户难以辨别。”
针对这一乱象,工信部相关人士透露,正在加速推进《生成式AI内容标识规范》落地,要求所有AI生成内容必须嵌入数字水印。与此同时,DeepSeek等企业宣布将开源部分反伪造算法,通过技术手段遏制虚假信息传播。
截至发稿,涉事社交平台已下架相关伪造内容327条。这场由AI引发的"真假博弈",正在倒逼行业建立更完善的内容治理体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