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这不是普通的科技博弈,而是数字时代的主权保卫战。”美国参议院科技委员会主席马克·沃纳今日在听证会上直言。
中国AI企业再成箭靶
2025年2月9日凌晨,美国两党议员罕见达成共识,针对中国AI公司DeepSeek提出全面禁令草案。该法案要求联邦机构、承包商及使用政府资金的实体,在120天内彻底卸载DeepSeek相关技术,并禁止美国企业向DeepSeek提供云计算服务。法案特别注明:违规者将面临营收额300%的罚金,力度远超2023年TikTok禁令条款。
技术争议浮出水面
DeepSeek作为全球首个实现多模态自主学习的AI系统,其核心争议在于“非透明数据处理机制”。美国国家安全局(NSA)最新报告指出,该系统在图像识别过程中,可能通过用户上传的工业设计图反向推演制造参数,形成技术外泄风险。更棘手的是,其算法架构采用动态加密技术,传统审计手段难以追溯数据流向。
中国学界紧急回应
“这本质是技术标准制定权的争夺。”辅仁大学AI研究中心主任谢邦昌教授接受采访时分析,DeepSeek采用的分布式学习框架,确实突破了传统数据本地化存储模式,但因此被指控“系统性数据收集”有失公允。他强调,中国在AI韧体研发领域已形成完整生态链,不会因单一事件中断技术迭代。
全球监管链加速形成
值得关注的是,欧盟数字监管局同日宣布启动“AI透明度认证计划”,要求所有在欧运营的生成式AI平台公开训练数据来源占比。而在亚太地区,日本经济产业省正酝酿《关键基础设施AI准入标准》,明确将电力、交通等领域的AI系统纳入外资审查范围。这场始于DeepSeek的风暴,正演变为重塑全球数字规则的分水岭。
当AI技术深度嵌入社会治理,如何在创新激励与国家安全间寻求平衡?DeepSeek事件或许只是个开端。正如斯坦福大学《2025AI治理白皮书》所言:“未来的技术竞争,本质是监管智慧的较量。”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,才刚刚拉开帷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