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空数据中心计划曝光:Lumen Orbit联手SpaceX打造零碳AI算力网络

2025年1月26日,一场颠覆AI基础设施格局的技术实验正式启动——美国初创公司Lumen Orbit宣布,其首批搭载AI计算单元的卫星已通过星舰发射至近地轨道。这项名为“Starlight Core”的计划试图在太空中构建零碳数据中心网络,为全球AI训练提供近乎无限的清洁能源与自然冷却环境。

技术蓝图:太阳能阵列+真空散热的太空算力

根据Lumen Orbit披露的方案,每颗卫星将搭载以下核心模块:

  1. 能源系统:展开面积达200㎡的柔性太阳能板,日均发电量超6000千瓦时,远超地面数据中心能耗;
  2. 计算单元:定制化液冷服务器舱,内置英伟达H200芯片与存算一体架构,单卫星提供50PFLOPS算力;
  3. 散热方案:利用太空真空环境实现无功耗散热,较地面数据中心节能90%;
  4. 通信链路:激光阵列实现卫星间100Gbps传输,星地通信则依赖SpaceX星链2.0网络。

首期计划于2026年前部署120颗卫星,构建覆盖全球的分布式算力网络,目标为级大模型训练提供100%可再生能源支持。

商业逻辑:破解AI“能源-算力”死循环

当前需求正以每年10倍速度增长:

  • 能耗危机:单次GPT-5训练耗电量相当于3.6万户美国家庭年用电量;
  • 散热瓶颈:微软海底数据中心因腐蚀问题被迫缩减规模;
  • 地理限制:冰岛地热数据中心已接近承载极限。

Lumen Orbit CEO艾琳·考夫曼指出:“太空的无限太阳能与绝对零度散热环境,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唯一出路。”该公司已与英伟达、Hugging Face达成协议,2025年第三季度起提供太空服务,价格较地面云服务低30%。

技术挑战:宇宙射线与延迟难题

尽管构想超前,该计划仍面临多重技术障碍:

  1. 辐射干扰:近地轨道的高能粒子流可能导致芯片错误率提升1000倍,需通过冗余设计与纠错算法应对;
  2. 数据传输:即便使用星链网络,地面与卫星间4ms的延迟仍影响实时交互,适合非实时训练任务;
  3. 维护成本:卫星5年寿命周期后需替换,回收成本高达单颗500万美元;
  4. 安全争议:美国军方担忧此类卫星可能被武器化,正推动立法限制AI算力卫星的轨道高度。

全球博弈:中美欧的太空算力布局

  • 中国:航天科工集团秘密启动“天智计划”,试验在空间站部署国产昇腾芯片计算模块;
  • 欧盟:通过《太空资源法案》要求外资卫星算力服务需经伦理审查,并计划投资80亿欧元建设近地轨道监管系统;
  • 商业竞争:亚马逊柯伊伯星座紧急增加计算卫星比例,蓝色起源与洽谈专属算力合作。

行业分析师指出,若Lumen Orbit验证技术可行性,到2030年全球15%的AI训练任务或转移至太空,彻底重构价值万亿美元的云计算市场格局。

声明:本站所有文章,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,均为本站原创发布。任何个人或组织,在未征得本站同意时,禁止复制、盗用、采集、发布本站内容到任何网站、书籍等各类媒体平台。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,可联系我们进行处理。

给TA打赏
共{{data.count}}人
人已打赏
行业动态

2025年1月GitHub热门AI项目盘点:从智能助手到开发革命,谁在引领未来?

2025-1-25 13:23:14

行业动态

Meta发布第四代AI训练芯片MTIA v4,能效比提升400%改写行业标准

2025-1-26 10:25:15

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
    暂无讨论,说说你的看法吧
个人中心
今日签到
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
搜索